云南中医药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点招生简介
发布日期:2024-04-19 浏览次数:
一、云南中医药大学概况
探索生命之秘,传承医药之魂
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有11个学院、2个公共课教学部,在职在编教职工856人。目前在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省级一流建设学科3个,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现有全日制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3416人,硕士研究生2435人,博士研究生47人,留学生163人,港澳台学生5人。六十余年来,培养了近9.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学校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拥有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平台22 个,云南省科技特派团2个,省级创新团队7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2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7个。推进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并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
二、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介绍
学科特色鲜明,融合古今智慧
在生命的奇妙世界里,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基因都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在生物与医药的领域,人类致力于揭示这些奥秘,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2021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授权点。本学位点以“培养具有中医药底蕴的高层次生物与医药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为根本目标,立足边疆民族地区,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依托中药学和药学学科建设的深厚积淀,与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等医药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以中药、民族药与药食同源植物等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与现代生物技术交叉融合的特色,不仅注重现代生物技术的培养,更深入挖掘中医药学的经典智慧,致力于培养既懂现代生物技术,又懂中医药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人才强校战略与“一流学科”建设相结合,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组建了一支学术背景深厚、行业实践经验丰富、高素质专业化的生物与医药师资团队。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完备的实验条件,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勇于开拓与创新。同时,鼓励学生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资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到马来西亚等国家交流访学,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及论坛,拓宽国际视野,增广见闻。在导师的引领下,学生将接触到最前沿的生物与医药知识,掌握各类新兴的研究方法,参与各类生物医药科学研究项目,通过科研与实践,具备从事生物与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与应用、生产经营、质量控制等工作的素养和技能。
生物医药领域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行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科技转型的深入,该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生物与医药硕士点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在科研机构、医院、制药企业等领域从事生物医药研究、产品开发、临床应用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机会无限。我校生物与医药硕士点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是您探索生命奥秘、传承医药之魂的理想之地。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一起书写生物医药领域的辉煌篇章!
三、学制与培养方式
结合实践培养创新,卓越师资引领前行
1. 学制
本专业学位学制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因服兵役和创业休学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 培养方式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按照学校-学院-实践基地-导师四级模式进行管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本学位点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相应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校内导师)与联合培养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联合指导教师(简称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即“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培养全过程协调,校外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校内导师与实践单位导师按照集体培养的方式,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指导,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四、招生专业及研究内容
院系所 |
专业 |
专业研究内容 |
学习方式 |
005 中药学院 |
0860 |
1.生物技术与工程 |
全日制 |
具体招生信息及培养方案以云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下达的正式文件为准。详情请关注官方网站http://www.yjsc.ynutcm.edu.cn。
【打印】